各县(市)国土资源局,各分局,市土地整理中心:
为确保我市“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15〕88号)精神,我局制定了《达州市“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达州市国土资源局
达州市“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根据《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15〕88号)精神,为确保我市“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目的意义
土地整治规划是统筹安排农村土地整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生产建设和灾毁土地复垦等各项土地整治活动纲领性规划。科学编制“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明确土地整治方针政策和目标任务,有利于整合资源,合理引导资金,优化用地结构,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有利于统筹协调农村土地整治、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推进农民居住环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更好地发挥土地整治在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抓手作用。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紧密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首要目标,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以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为基本导向,大力推进城乡散乱、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利用;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要求,大力推进废弃、污染、退化土地复垦治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五化”同步发展奠定基础。
(三)编制原则
1.保护优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严格落实上级下达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大力开展农用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合理安排安排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提高国土综合承载能力。
2.城乡统筹。按照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求,统筹安排各项土地整治活动,调整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切实发挥土地整治综合效益和精准扶贫的作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3.依法依规。遵循《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型城镇化的要求,落实和细化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做好与发改、财政、农业、建设、水利、环保、林业、环保等相关规划的衔接,推动规划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
4.民主决策。扩大规划编制公众参与,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确保规划编制公开、透明;加强部门和上下沟通协调,做好规划衔接;做好专家咨询,加强对主要指标、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论证,提高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目标任务
“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以2015年为规划基期,以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规划数据以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及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具体任务如下:
(一)评价上轮规划实施情况
总结上轮规划编制的经验,客观评价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研判土地整治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提出规划编、实施的对策建议。
(二)深入分析土地整治潜力
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全面分析测算土地整治潜力,包括: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规模、节地潜力和重点区域,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的规模、方向和地域分布,损毁、污染、退化土地治理改造的规模和重点地区等。
(三)开展土地整治专题研究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土地整治的新要求,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上轮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价、土地整治潜力分析、土地整治与城乡统筹发展、农业现代化、扶贫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布局、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重大专题研究。
(四)明确土地整治目标任务
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依据达州市及各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潜力,研究提出土地整治的基本方针、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确定各项土地整治活动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分解落实高标基本农田建设、补充耕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任务。
(五)落实土地整治空间布局
根据土地整治目标任务,以土地整治潜力为基础,围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科学划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和示范建设。
(六)制定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因地制宜的提出规划实施的资金安排及筹措渠道,制定规划实施的组织保障和激励政策,完善规划实施的科技、法制、社会管理手段,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三、编制程序
(一)准备工作
成立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组。加强与财政部门的衔接,及时落实规划编制的工作经费。
(二)基础调查
收集有关自然、生态、经济、社会和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基础资料,梳理有关法律、规划、政策和标准,开展专题调查和适宜性评价,摸清土地整治潜力。
(三)分析研究
立足本行政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整治的需求,充分利用已有调查评价和相关规划成果,围绕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有针对性的开展重大问题研究。
(四)编制方案
依据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和重大问题研究,明确土地整治战略目标和建设任务,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等,提出土地整治规划方案。
(五)协调论证
加强与相关规划的协调,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征求意见,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对规划进行审查论证。综合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规划方案。
(六)成果报批
市国土资源局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市、县级规划成果进行评审论证,经编制领导小组审议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逐级报市国土资源局、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四、进度安排
根据省国土资源厅的安排部署,本轮土地整治规划按照省、市、县同步推进的原则开展,做好上下衔接,市、县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进度安排如下:
(一)启动实施阶段。2016年1-3月,制定市、县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落实专项经费,确定规划编制单位。
(二)前期研究阶段。2016年4-6月,开展上轮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价,开展重大专题调研工作,开展土地整治规划专题研究,开展土地整治潜力调查评价工作。
(三)规划编制阶段。2016年7-10月,开展市、县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并完成市、县土地整治规划征求意见稿。
(四)成果报批阶段。2016年11-12月,征求群众和部门意见,组织专家论证,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成果,报市、县人民政府审批,并逐级上报国土资源部门备案。
(五)数据库建设阶段。2017年3月底前,完成市、县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建设。
五、成果要求
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件、规划数据库、规划附件及专题研究等组成。规划成果要符合土地整治规划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具体如下:
(一)规划文本
要求目标任务明确、内容完整、重点突出、措施可行、文字表达简明、数据计量规范。规划文本应包括以下内容:
1.前言:规划目的、任务、依据、范围和期限。
2.土地整治形势:简述土地整治的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情况,上一轮规划实施效果、土地整治存在问题,以及土地整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
3.规划原则和目标:明确土地整治的原则、目标、任务和主要规划指标。
4.土地整治分区:明确土地整治各分区的范围、方向和要求。
5.土地整治任务:阐明农用地整治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土地复垦、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等任务和措施。
6.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划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阐明重点项目的范围、规模和实施时序等。
7.投资和效益分析:阐明土地整治的资金需求规模、筹集渠道,分析土地整治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8.实施保障措施:阐明实施土地整治规划需采取的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等手段。
9.文本附表:主要包括规划基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表、土地整治规划控制指标表、土地整治规划指标分解表、土地整治潜力汇总表、土地整治重点区域表、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表、土地整治重点项目表等。
(二)规划说明
规划说明主要阐述规划编制依据和工作过程,是规划实施中配合规划文本应有的主要参考和说明。规划说明应包括以下内容:
1.规划背景:上轮土地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说明土地整治取得的经验、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
2.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阐述规划编制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3.规划基础数据:说明规划采用的自然、人口、经济、土地利用等基础数据信息、来源及转换过程。
4.土地整治潜力调查评价:阐明规划采用的调查评价方法、评价过程,土地整治潜力的类型、级别、数量及其分布状况等。
5.规划目标与任务分解:阐明确定规划目标的依据,说明整治任务的指标分解依据,重点说明方案形成过程、比选方法等。
6.规划布局和项目安排:阐明土地整治分区、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确定的依据和方法。
7.投资与效益:说明资金测算的依据、方法和结果,说明效益评价的方法和结论,分析规划实施的可行性。
8.环境影响评价:分析评价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对策措施。
9.规划衔接情况:说明土地整治规划与上级土地整治规划、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情况。
10.征求意见情况:说明规划方案论证、征求部门和公众意见以及处理情况。
11.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三)规划图件
土地整治规划的必备图件包括:
1.土地利用现状图。
2.土地整治潜力分布图:包含农用地整治潜力分布图、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布图、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布图、土地复垦潜力分布图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分布图。
3.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规划图。
4.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图。
5.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图。
除此之外,可根据实际需要编制其他图件,如农用地整治图、城乡建设用地整治图、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图、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图、土地整治图、宜农未利用地开发图等。
(四)规划数据库
按照“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的要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相衔接,同步建设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规划数据库应包括符合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建设要求的规划图件的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规划文档、规划表格、元数据等,数据库内容应与纸质的规划成果内容一致。
(五)规划附件
包括规划编制工作报告、调研报告、规划专题研究报告,以及反映规划编制组织实施、技术路线、规划论证、工作协调等方面的报告或图件。
(六)专题研究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土地整治的新要求,开展上轮土地整治规划与土地整治工作评价、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结合实际开展土地整治战略研究,土地整治与保障粮食安全、土地整治与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土地整治与城乡统筹发展、土地整治与农业现代化、土地整治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治与扶贫开发、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布局、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重大专题研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国土资源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达州市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案、技术方案、规划成果等进行审定,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由规划耕保科牵头,工作组负责规划编制的日常工作,包括组织协调工作、收集相关资料、做好规划协调论证等。各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二)落实资金保障
市级土地整治规划工作经费由市国土资源局向市财政申请解决,县级土地整治规划工作经费由县级土资源部门向县级财政申请解决。土地整治规划是2016年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将纳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与财政、发改等部门的沟通衔接,及时足额落实项目经费,依法按程序确定规划编制单位,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三)强化协调论证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技术难度高,各地要将其作为2016年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认真落实工作职责,专人负责,倒排工期,扎实有序推进。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与发改、财政、住建、农业、水利、交通、林业、环保等部门的沟通,做好规划的衔接工作,提高规划可操作性;要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公众参与,增强规划编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要搞好专家咨询,加强论证,提高规划的可行性。
(四)加强督促指导
建立工作进度月报制度,从2015年2月起,每月末各县(市、区)按时上报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进展情况。市国土资源局将定期对各县(市、区)进行督察指导,及时通报各地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实施进展情况,将其纳入对各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并逗硬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