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展改革委:
现将提案委员会在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落地落实的建议》(第001号提案)协办意见函告如下: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成渝经济区规划》、《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2016-2020年)》、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等国家战略和发展规划,根据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确定的达州新定位、新方向, 结合达州市发展实际和正在启动编制的国土空间规划,我们从达州城市规划建设思路和发展目标、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策略、下步城市规划建设举措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完成了《城市发展策略研究方案》,进一步明晰并提出了达州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空间安排、功能定位及实现路径等重要内容。
一、达州城市规划建设思路和发展目标
结合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达州定位,围绕建设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这一主攻重点,在认真解读省委全会精神和上位规划,分析城市发展规律、达州区位条件、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我们从城市规划层面提出了达州城市规划建设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发展思路。以融入城市群发展为导向,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借力发展;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新区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实现城市扩容增量;以完善城市功能为重心、以产城融合发展为亮点,实现城市提质升级。
(二)发展目标。在2018年建成“双百”大城市基础上,坚定推进“双130”城市建设,到2025年实现“双160”城市建设目标,努力将达州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产业带动力、人口吸引力的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环境友好、功能齐备、宜居宜业的幸福美丽新达州。
二、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策略
(一)融入城市群发展。积极主动融入川东北城市群和达万城镇密集区建设,与南充、广安、广元、巴中、万州、汉中和安康等城市构建高层沟通机制、部门联席对接机制、经济技术合作机制。依托主要交通干线,建立产业分工协作体系,以地级市、县城和重点镇为重点,大力吸引区域内人口和产业集中,推进达州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二)发展产业促进就业。重点发展新型产业。围绕“6+3”重点产业,提升发展能源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加快推进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对标高质量经济模式,加快形成产业集群。突出发展建筑业。加快培育一批优质建筑企业,做大做强达州建筑业品牌,积极发展劳务企业,强化对建筑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建筑工人的培训,充分发挥建筑业吸纳农村转移人口的重要作用。提升发展服务业。充分发挥服务业“最大就业容器”功能,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总部经济、通讯信息、科技咨询、研发设计和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商贸、餐饮、文化、旅游、物业、家政、养老、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
(三)提速中心城市建设。坚持“空间拓展和内涵提升” 并重的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基调,做大做优做强城市。
1.拉大城市框架。以城市主干道、快速路为道路网络骨架,次干道、支路为道路网络基础,建成内外衔接紧密、主次衔接有序的道路交通系统。加强主城区与城市外围交通联系,完善城市组团联系道路与骨架道路的衔接,建立以城市道路为支撑的大城市框架。
2.拓展城市空间。在持续推进北城滨江、马踏洞、莲花湖、三里坪、翠屏山、长田坝、河市等“七大新区”建设的基础上,依托机场、高铁站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城市空间新的增长极,为城市化快速推进提供空间载体。
3.完善城市功能。科学布局基础性、功能性和公益性设施,系统化、网络化、立体化建设市政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大建设力度,优先保障建设用地,切实满足“双百”“双130”“双160”区域中心城市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4.提升城市品质。积极推进城市“双修”,将旧城改造与完善城市功能结合起来,利用改造腾挪的空间完善老城道路系统,弥补老城公共设施、公共空间和停车泊位不足的缺陷。按照达州中心城区 “三山两湖一河多点”生态空间格局规划,严格生态红线保护,大力实施城市生态环境提升项目。
三、下步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思路
(一)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树立城市空间大规划理念,建立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平衡的城市空间规划体系。
1.优化调整空间发展方向。基于城市空间拓展、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产城融合发展、预留发展用地等综合因素考量,在区域用地平衡和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城市主攻方向调整为南向发展,并对亭子片区发展规模做适当调整。优化调整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为“南拓、北联、西进、东跨”。
2.优化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对标城市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产业集群发展,将达州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为“一主两副四园,沿州河与明月江发展的组团式布局结构”。
3.优化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基于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和城市发展方向、空间结构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规划提出“一主一次一环线产业轴,生产型、服务型园区共同发展”的产业空间布局策略。调整达州经开区功能定位,破解城市南向发展瓶颈,释放城市生活空间。以第二工业园、环保产业园、魏蒲产业园、柳池工业园等4个生产型产业组团及空铁高新产业园、文旅景城融合新区、职教产城融合新区、金融产城融合新区、秦巴物流产城融合新区等5个服务型产业组团形成新的达州城市产城融合发展空间架构。
4.优化调整生态空间格局。根据“三区三线”划定对城市规划提出新的要求,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重新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等三条控制线。在梳理达州城市山水本底的基础上,规划明确“三山两湖一河多点”的城市生态空间格局。
(二)突出交通体系建设,构建大城市骨架
调整“三横三纵一环”城市骨架路网为“五横三纵两环”骨架路网,并向外与城市外围交通的联系、对内与城市组团联系道路衔接。在继续推进“五桥六路七大新区”建设的基础上,谋划支撑“双160”城市空间拓展的“一轴二隧三桥四路五区”建设(初步思路)。
(三)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1.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集中式水源地保护,建立城市给水双水源保障体系;构建沙滩河、石峡子和莲花湖三库联动的城市应急水源和生态补水工程为一体的保障体系;抓好城市供水(配水管网)工程、莲花湖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切实保障“双160”大城市发展所需水源供给。持续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加快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论证第三污水处理厂。加强电网改造和变电站建设、加快城市燃气设施建设和改造、实施畅通城市交通策略。
2.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重加强基础公共教育、医疗设施建设,建立“基础全覆盖、高端有亮点”的达州基础教育和卫生医疗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力抓好社区活动阵地建设。
3.加强城区防灾能力建设。加强河道管理,加快州河百年防洪标准工程建设,增强城市防洪能力;实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查,推进城市雨水管渠、雨水泵站、雨水调蓄设施建设;加强城市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区地质灾害治理,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优化设置固定避难场所。
(四)推进“三山两湖一河”生态建设,构筑城市生态走廊
加快完成凤凰山风景区、犀牛山风景区、铁山国家森林公园整体规划设计,推进中心城区“城市双修”、“海绵城市”、州河滨水带等规划和成果落地。加快城市运动公园、莲花湖湿地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整体推进“三山两湖一河”生态建设。
(五)加快达州经开区产业调整和宣汉行政区划调整,释放城市发展空间
推进达州经开区产业转型升级,迁建仍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重化工企业等三类工业进入第二工业园区,逐步淘汰部分落后产业,引进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科技研发等高新技术产业,配套发展总部经济、航空物流和现代服务业,为城市生产、生活空间南向拓展破除制约。推进宣汉县行政区划调整,通过“撤县设区”或“一分为二”将宣汉县城和君塘、明月、红岭3个乡镇纳入达州主城区融合发展,为达州主城区东北方向拓展预留发展空间,并为城市上游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保障。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以“城市规模扩张和城市内涵提升并举”为做强城市路径,以具体项目为抓手,进一步推动《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落地落实,为争创四川省经济副中心、实现两个定位贡献规划力量。
达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19年5月31日
(联系人:规划编制科 张松 2143757 13698109109)